在現代軍事科技的激烈角逐中,隱身技術與反隱身技術宛如一對 “矛與盾”,不斷在演進發展。一直以來,預警雷達和防空作為探測隱形戰機的 “火眼金睛”,發揮著關鍵作用,其發射的電磁波波長往往是厘米波或分米波。米波雷達雖然有較好的反隱身能力,但是定位精度又不夠,難以引時防空武器打擊隱身目標。不過,當下主流的隱形戰機受表面涂層厚度等因素局限,在吸收P波段和L波段信號的能力上存在短板,難以招架反隱身雷達的全方位探測。然而,中國國防科技大學科學家們成功研發出一種新型材料,成為破解這一困境的 “利器”。

據《南華早報》報道,這種新材料具備諸多令人矚目的特性。其一,在頻段覆蓋方面表現卓越,能夠將波長范圍在 70 至 20 厘米的電磁波轉化為熱能,恰好覆蓋了 P 波段和 L 波段,而這正是目前大多數反隱形雷達的工作頻段,等同于給戰機披上了一層能抵御主流反隱身雷達探測的 “隱形披風”,讓反隱身雷達發射的信號有來無回。其二,這種表面涂層材料的物理特性優異,質地輕盈且柔韌,厚度薄得超乎想象,僅相當于兩張復印紙。如此輕薄的涂層,卻能承擔起高效吸收電磁波的重任,顛覆了以往對于材料性能與厚度關系的固有認知,在保證隱身效果的同時,幾乎不會給戰機等武器平臺增添額外的 “負擔”,不影響其機動性與飛行性能。

其三,成本造價優勢明顯,該技術摒棄了既笨重又昂貴的磁性成分,普及成本較低。當低頻電磁波撞擊涂層時,金屬箔層表面產生電流并轉化為熱能迅速散入空氣。不需要高昂的磁性材料,這種涂層在大規模量產與廣泛應用上具備了堅實的經濟可行性。不說別的,中國未來投入使用的各種隱身無人機、隱身巡航導彈完全可以全面使用這種涂層。值得一提的是,這項技術成果已經走出實驗室,邁向實戰化應用的前沿。在珠海航展上,一家深圳私企展示的世界首架完全覆蓋超材料的無人機驚艷亮相,依托這款神奇涂層,該無人機擁有了空前的隱形性能。其量產版預計明年將在湖南株洲的工廠正式下線,屆時有望批量生產并投入部署。我們還要注意一點,隱身涂料并不能解決戰斗機外形隱身問題,但對于隱身無人機、隱形戰斗機、隱身轟炸機和隱身巡航導彈等隱身平臺而言,卻是提升隱身性能的 “關鍵”方面。
當下,中國手握全球最多的超材料專利,在反隱身涂層技術賽道上已然占據領先身位。隨著技術不斷成熟、應用范圍持續拓展,一旦獲得軍方進一步認可與推廣,勢必將在中美隱形作戰平臺競爭中激起巨大 “沖擊波”,讓中國的隱形作戰力量以更加難以探測,從而以強悍的姿態捍衛國家空天安全。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