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中國樓市實行嚴格的限購限貸政策以來,商業地產論壇在全國多個城市舉行。在許多開發商和投資者看來,“限購令”讓住宅市場趨冷,商業地產成為最好的替代投資對象。
就在上個月中旬,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恒大地產以13.22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拍下廣州市中心的一塊商業用地,折合樓面地價近3.3萬元每平方米。6月上旬,上海萬卓投資有限公司以1.75億元競得上海市嘉定區一個商業地塊,樓面價約1.6萬元每平方米,溢價率達到435.5%。
2011年以來,不管是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還是二、三線的杭州、成都、溫州等城市,商務公寓以及寫字樓等商業地產,因為具有不限戶籍、不限套數、不限貸等特點,受到資金青睞,在樓市調控之下逆市崛起。
最近,中國多個城市的土地市場上,商業地產表現亮眼。2012年上半年,杭州主城區出讓21宗土地,商業用地19宗,占比超過9成,出讓金總額為67.9億元,商業用地占出讓總金額的84.7%。
國際物業顧問公司戴德梁行日前公布,至2011年第四季度,北京市甲級寫字樓租金價格持續上漲,達每月每平方米246.43元,較2010年同期大幅增長44%。
截至2012年一季度,浙江商業地產投資增速連續三個季度高于整個房地產投資開發增速,顯示社會資金對商業地產的偏愛。
中國指數研究院曹旭東表示,在持續的樓市調控政策作用下,眾多房企銷售業績下挫,資金鏈告急。而中國商業地產整體發展程度較低,加之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商業地產成了房企和資本眼中的“價值洼地”,資本密集布局商業地產領域,投資呈幾何式增長。
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1-5月,辦公樓、商業營業用房分別完成開發投資1082億元和28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4.7%和31.6%,同期住宅開發投資同比增幅只有13.6%。顯示資金進入商業地產的步伐還在繼續。
專家表示,在繁榮背后,商業地產面臨同質性強、后續資金乏力、庫存大等問題,在資金“熱捧”下出現泡沫化傾向,擠壓實體經濟,很可能成為繼住宅市場之后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的又一隱憂。早在去年8月召開的中國銀監會2011年年中工作會議上,銀監會表示,要對商業地產和二三線城市房地產風險保持“關注和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