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的武利民教授和周樹學教授團隊再次展現了他們的創新實力。6月24日,憑借“硅氧烷雜化聚合物功能涂層設計制備新技術及其應用”項目,他們成功榮獲了2023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這不僅是武利民教授時隔14年再次摘得該獎項,更是對團隊多年來在材料科學領域不懈努力的肯定。

在第一次獲獎的基礎上,武利民教授敏銳地意識到,高性能、功能性聚合物涂層將成為未來高端裝備的關鍵技術。因此,他將目光從民用領域轉向工業領域,帶領團隊持續深耕十余年,致力于打破國外在聚合物涂層領域的技術壟斷。
聚合物涂層作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中至關重要的功能材料,其質量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安全、使用效能和壽命。幾乎所有的產品表面都需要涂覆聚合物涂層進行裝飾、保護或賦予其新的功能。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在高端聚合物涂層領域一直依賴進口,這不僅增加了成本,還限制了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
武利民團隊深知這一困境,他們決定從基礎研究做起,避開國外的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壁壘,圍繞樹脂雜化、功能微球構筑等核心技術展開研發。經過15年的持續研究和產學研合作,他們成功發明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聚合物涂層,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在大型艦船和航天器等國家重大裝備的需求下,武利民團隊獨辟蹊徑,提出了硅氧烷雜化樹脂成膜物分子設計和涂層表面微-納結構創制的新思路。這一創新思路不僅解決了傳統涂層在耐腐蝕性、耐磨損性和耐候性等方面的不足,還賦予了涂層新的功能,如自修復和長效自清潔等。

經過長期的努力,武利民團隊成功發明了一系列高性能海洋防污聚合物涂層、高性能防腐涂層和具有自修復功能的長效自清潔涂層等。這些涂層不僅具有優異的性能,而且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目前,這些技術已經成功進行了產業化,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多種型號艦船、“天問一號”火星車等國家重大工程。
這一成果的取得不僅為我國重大裝備的高效使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材料保障,還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據了解,這些高性能聚合物涂層的應用可以顯著降低艦船和航天器的維修成本和服役壽命,提高裝備的技戰術性能。
此外,武利民團隊還發表了系列相關論文,并出版了國際上第一本功能聚合物涂層英文專著。這些成果不僅展示了團隊在材料科學領域的深厚底蘊和創新能力,也為我國在國際上贏得了聲譽和尊重。
武利民教授和周樹學教授團隊的這一成果是我國在材料科學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之一。他們的努力和貢獻不僅為我國在高端聚合物涂層領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我國國防安全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們期待他們未來能夠繼續發揚創新精神,為我國材料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來源:復旦大學、中外涂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