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至今,鈦白粉價格量價齊升,國內鈦白粉企業保持滿量生產,依然供不應求,多家上市公司均在年內宣布擴建鈦白粉產能。
11月29日,魯北化工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金海鈦業投資建設的年產10萬噸金紅石型鈦白粉等量搬遷入園及綜合技術改造項目已完成主體建設及設備安裝、調試并于2021年10月進入試車階段,目前該項目已正式投產。
公告顯示,該項目采用成熟的硫酸法生產工藝,預算總投資8.19億元。項目達產后,每年可新增10萬噸金紅石型鈦白粉產能,使公司鈦白粉產能提升至超20萬噸/年。
此外,中外涂料網注意到,龍佰集團、中核鈦白、天原股份、惠云鈦業、坤彩科技等企業在今年也都有擴產計劃,部分企業已完成一期擴建工程。
龍佰集團:10月25日,龍佰集團發布一則投資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四川龍蟒礦冶有限責任公司擬投資建設20萬噸氯化鈦白粉及釩鈧等稀有金屬綜合回收示范工程(配套100萬噸高鹽廢水處理項目)。
公告顯示,該項目預計總投資35億元,建設周期4年6個月。項目完成后,將年產高檔氯化鈦白粉20萬噸,鹽酸4.3萬噸,燒堿10萬噸,五氧化二釩400噸,氧化鈧20噸。該項目的實施,擴大氯化法產能,鞏固龍佰集團在國內氯化法鈦白粉行業的先發優勢,優化產品結構,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提高市場占有率,未來將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中核鈦白:2月3日,中核鈦白發布多個公告稱,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甘肅東方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鈦業”)建設“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循環化鈦白粉深加工項目”。兩個項目擬分別投資9.32億元和9.79億元,項目實施地均位于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精細化工園。
公告稱,“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擬建設一條年產20萬噸鈦白粉粗品生產線及配套附屬工程,計劃2021年4月開工,建設周期自開工建設起不超過24個月,預計年利潤3.2億元。“循環化鈦白粉深加工項目”主要建設年產30萬噸鈦白粉成品生產線及配套附屬工程,項目已經開工建設,2022年6月實現15萬噸成品深加工規模2023年6月實現30萬噸成品深加工規模,預計年利潤3.2億元。
天原股份:4月28日,據天原股份2020年財報披露,公司氯化法鈦白粉一期年產5萬噸項目已建成投產,產品品質不斷提升,市場表現良好。公司正加快原料國產化的工作進程,在增加四氯化鈦裝置的同時,二期年產5萬噸氯化法鈦白粉擴建工程已啟動。
中外涂料網近期了解到,天原股份二期年產5萬噸氯化法鈦白粉擴建工程已經完成,目前處于調試階段。
惠云鈦業:4月2日,惠云鈦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募投項目之“8萬噸/年塑料級金紅石型鈦白粉后處理改擴建項目”一期工程(后處理產能約3萬噸)已經完成試生產調試階段,生產線于近日正式達產,公司后續將根據相關規定辦理驗收手續。
坤彩科技:據半年報披露,公司已經建成了20萬噸萃取法鈦白粉產能,且已經試生產完成,目前公司電話會透露已經再建設另外的30萬噸產能。
僅6家鈦白粉企業年內合計新建成鈦白粉產能43萬噸,計劃擴大產能148萬噸。從龍頭企業的擴產布局不難看出,未來鈦白粉行業需求還會進一步加大。
隨著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下游應用領域持續發展,鈦白粉市場需求呈現出增長態勢。2020年,我國鈦白粉的表觀需求量由2010年的147.5萬噸增長至246.62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約為5.27%。
此外,得益于國內鈦白粉生產企業技術提升帶來的質量提高,國產鈦白粉近年來在國外中高端市場搶占了部分份額,我國鈦白粉出口規模呈穩步增長態勢。根據我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1-2020年,我國鈦白粉年出口量由39.81萬噸漲至121.41萬噸,年進口量由22.86萬噸降至16.83萬噸,進出口貿易順差持續擴大;這也進一步支撐了國內鈦白粉行業的高景氣度。
11月27日,“鈦白粉龍頭”龍佰集團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預計明年鈦白粉、海綿鈦以及其他產品市場消費量會持續增長,整體上仍然具備較好的發展前景。
涂料行業資深觀察員王大為認為:在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的高要求下,鈦白粉行業的準入門檻不斷提高,小型鈦白粉企業會被逐漸淘汰或者兼并,在頭部企業進一步擴產下,行業集中度會持續提升。未來兩年內雖然有一定量的鈦白粉產能得以釋放,但是在全球視角下,鈦白粉的市場需求仍然旺盛,預計未來鈦白粉價格不會大幅下降。一方面,國內生產具有成本優勢和環保優勢,出口替代國外鈦白粉是長期穩定的趨勢。另一方面,未來鈦白粉可以作為鉛粉,立德粉等產品替代物,拓寬了鈦白粉的用途。加之近期鈦白粉上游的鈦礦、硫酸價格上漲較大,進一步為鈦白粉價格保持高位運行提供了穩定支撐。
來源:中外涂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