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以下簡稱兩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業化兩個歷史進程的交匯與創新,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集中體現,是新發展階段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數字經濟時代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扣合點。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持續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本規劃。
01 發展形勢
“十三五”期間,通過政策制定、標準推廣、工程實施、試點示范等系列舉措,兩化深度融合既推動了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廣泛應用,也帶動了信息技術產業的系統創新和蓬勃發展兩化深度融合“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以兩化深度融合為本質特征的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更加寬廣,步伐更加堅定,成效更加顯著。一是融合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健全。二是兩化深度融合對傳統產業提升作用顯著。三是基于工業互聯網的融合發展生態加速構建。四是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不斷夯實。
“十四五”時期是建設制造強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階段,兩化深度融合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處于加速創新的爆發期,兩化深度融合面臨新形勢。二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啟新征程,兩化深度融合面臨新任務。三是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化深度融合面臨新挑戰。
綜合判斷,我國兩化深度融合發展仍處于走深向實的戰略機遇期,正步入深化應用、加速創新、引領變革的快速發展軌道。“十四五”時期,要深刻認識并順應當前國際國內形勢,瞄準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目標,持續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
02 總體要求
總體要求有三點:第一點,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第二點,要堅持市場主導、創新驅動、系統推進、開放合作的基本原則;第三點,發展目標是要做到新模式新業態廣泛普及、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融合支撐體系持續完善、企業融合發展活力全面激發、融合生態體系繁榮發展。
03 主要任務
主要任務有五點:第一點,培育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包括新型智能產品、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第二點,推進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包括原材料、裝備制造、消費品、電子信息、綠色制造、安全生產;第三點,筑牢融合發展新基礎,包括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支撐能力、推動工業大數據創新發展、完善兩化深度融合標準體系;第四點,激發企業主體新活力,包括培育生態聚合型平臺企業、打造示范引領型骨干企業、壯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專業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第五點,培育跨界融合新生態,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升級、推進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深化產學研用合作、提升制造業“雙創”水平。
04 重點工程
重點工程有五點:第一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制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制定重點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構建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能力體系;第二點,兩化融合標準引領行動,開展兩化融合度標準制定與評估推廣工作,打造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升級版,健全標準應用推廣的市場化服務體系;第三點,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廣工程,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融合應用,組織開展平臺監測分析;第四點,系統解決方案能力提升行動,打造系統解決方案資源池,培育推廣工業設備上云解決方案,健全完善解決方案應用推廣生態;第五點,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升級行動,制定和推廣供應鏈數字化管理標準,提升重點領域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水平,加快發展工業電子商務。
05 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有五點:第一點,健全組織實施機制。強化部際、部省、央地間協同合作,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工業大數據發展等重點工程和行動計劃;第二點,加大財稅資金支持。充分利用重大專項、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等機制,加大對數字“新基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廣、兩化深度融合共性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等工作的財政支持;第三點,加快人才隊伍培養。會同研究院所、行業組織協同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國家人才的培養,加快建立多層次、體系化、高水平的人才隊伍;第四點,優化融合發展環境。建立部門間高效聯動機制,依托互聯網平臺、大數據平臺等,推動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數據共享和流程互通,持續強化融合發展推進合力;第五點,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充分利用雙多邊國際交流合作機制,深化兩化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開源軟件、供應鏈金融等領域的國際合作,加強國際標準化工作,開展知識產權海外布局。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