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日,2021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在山東煙臺隆重召開。中國石化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在會上發布了《化工園區“十四五”發展指南及2035中長期發展展望》(下稱“指南”)。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所做的全國性調研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616家,其中國家級化工園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等)48家。目前全國已形成石油和化學工業產值超過千億的超大型園區17家;產值在500億~1000億的大型園區35家,100億~500億的中型園區219家,產值小于100億的小型園區345家。其中超大型和大型園區產值占比超過化工園區總產值的50%,規模效益十分明顯。
根據我國化工園區的發展狀況,指南提出了我國化工園區“十四五”發展的總體目標:
由規范化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躍升,打造化工園區產業發展提升、綠色化建設、智慧化建設、標準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示范的“五項重點工程”,五大世界級石化產業集群初具輪廓,重點培育70個具有一流競爭力的化工園區,打造“5 個50”,即:建成50個園區科創中心、創建50家“綠色化工園區”、新建50家“智慧化工園區”、制定并頒布50項化工園區管理與建設標準和培育50項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
產業提升創新工程
全國性區域規劃布局基本建立,推動化工園區依據自身定位,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園區準入和退出機制,通過調整與整合,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更加突出創新,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力度。提高化工園區產業關聯度水平和產業集聚程度,以骨干企業和龍頭項目為核心,向下游延伸延長產業鏈,加快園區循環產業發展,精細化工等同類產業集聚程度提高。到2025年,建成50個園區科創中心。
綠色化建設工程
制訂并完善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化工園區評價體系,培育一批綠色園區,發揮示范帶動、典型引領作用,推動化工園區綠色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堅決打贏污染治理攻堅戰,深入開展化工園區循環化改造,實現園區內產業鏈循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做好園區內“三廢”科學處理處置。研究制訂化工園區的責任關懷建設方案,推進化工園區踐行責任關懷。到2025年,創建50家“綠色化工園區”,全面承諾踐行責任關懷的重點化工園區超過百家,重點石化基地和化工園區成為“天藍、水清、草綠”生態優美的產業集聚區。
智慧化建設工程
研究新技術與園區管理需求的適配性,以大數據為核心,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全力推進大數據技術與園區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加快園區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建設“可共享”、“可溯源”的智慧監管系統,實現危險化學品全生命周期監管,打造響應快速、決策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切實提升園區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到 2025年,新建 50家“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范單位,30%的省級及以上重點化工園區開展智慧化工園區創建工作,重點石化基地和化工園區實現重大安全風險可控、重點危險源和風險點可監測、可預警、可防控。
標準化建設工程
完成化工園區標準體系頂層設計,有序推進化工園區急需標準的編制工作。建立一套以化工園區為主體,協會組織推動,技術支撐單位、行業專家、高校與研究機構等廣泛參與的標準化工作機制,按照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多級推動為主要形式,積極推動化工園區標準體系建設。到2025 年,制定并頒布化工園區管理與建設標準數量達到50項,為管理標準化和規范化提供強力支撐。
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
以國內外產業基地和專業園區發展經驗為借鑒,制定支撐和保障園區高質量發展的“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重點突出創新,關注生態工業園區建設,適時開展“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試點。到 2025年,培育50 項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工程,包括:20 家發展質量高、管理水平優、產業協同好、創新能力強的“高質量發展示范化工園區”,30 個技術先進、效益顯著的“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
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