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5月份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新聞發言人金賢東介紹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情況,截至目前,沿江化工企業已累計關改搬轉8731家。
金賢東介紹,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沿江省市和有關部門扎實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和綠色高質量發展,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取得明顯進展。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頂層設計加快完善。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首次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到制度安排和實踐操作層面。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生態產品市場化經營開發、保護補償和合理回報、綠色金融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等方面工作取得新進展。
二是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加快推進。截至4月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的484個問題,已完成整改322個。
三是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穩步推進。1~4月,長江經濟帶地級及以上城市新增污水收集管網長度2813公里,城市和縣城新增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13959噸/日。沿江化工企業累計關改搬轉8731家。
2016年1月,中國提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定位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發改委5日舉辦發布會,對外介紹中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5年來取得的進展。
5年來,中國對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發生根本變化,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發生明顯改變。長江流域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從2016年的82.3%提高到2019年的91.7%,2020年1至11月進一步提升至96.3%,2020年首次實現消除劣Ⅴ類水體。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比2015年提高60.7%。
來源:全國能源信息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