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國務院安委辦、應急管理部召開硝酸銨生產企業和港口堆場重大風險排查工作視頻調度會議,動員部署硝酸銨等爆炸性化學品第二輪專項檢查。第二輪專項檢查將對硝酸銨生產企業和爆炸性重點管控化學品港口堆場重大風險隱患排查全覆蓋,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逐一制定方案,形成風險隱患和政策措施兩個清單,由地方政府推動落實。國務院安委辦工作組將對第一輪專項檢查期間發現的重大隱患治理情況“回頭看”。
8月7日至17日,第一輪專項檢查期間,全國共派出3048個檢查組、10146人(次),排查相關企業8895家,發現隱患問題22295項,其中重大隱患59項,停產停業整頓企業42家,提請當地政府關閉企業4家。檢查發現,硝酸銨安全存在部分企業儲存量明顯偏大、硝酸銨庫房設計標準不高、硝酸銨包裝上的危險特性不規范不完整、硝酸銨運輸環節不規范與不通暢、硝酸銨儲存場所管理標準不一致等主要問題。
各地深入企業開展專項檢查,強化安全風險排查治理:
天津市部署危化品安全隱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圍繞危化品生產、儲存、運輸等環節,抓住港口、碼頭等重點,全主體、全品種、全鏈條、全環節、全覆蓋排查整治,同時開展天津港“8·12”特大事故整改落實“回頭看”,持續嚴查、依法嚴打危化品非法運輸儲存問題。
河北省組織對化工企業的原料庫、中轉庫、成品庫、危廢庫進行重點檢查,目前各市已組織專家開展全面摸底排查。
山西省緊急調度全省3家硝酸銨生產企業的庫存情況,組織專家進行隱患排查;對中煤平朔能源化工公司檢查中發現的中轉庫房超量存放硝酸銨問題,召集企業和平魯區政府緊急會商,責令企業停產,采取措施減少庫存量,并落實安全防范措施。
安徽省安委辦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立即開展為期1個月的危化品儲存安全專項檢查整治,對爆炸危險性物品的儲存場所開展定量風險評估,核定儲存量及周邊安全距離。
河南省安委辦緊急部署開展易燃易爆危險化學品專項檢查整治,提出迅速對兩類危化品,即硝基化合物等易燃易爆危化品和液氨等易燃有毒氣體危化品進行全面排查,分類建立危化品企業檔案。
吉林省應急管理廳指導組在白山市先后對中國石油吉林白山銷售分公司渾江油庫等4家企業進行檢查指導,重點檢查企業的儲存裝置和防汛準備,共發現問題隱患18項。
廣東省積極發揮省安委辦協調督促作用,公安、交通運輸、生態環境、應急管理、廣州鐵路監管以及海關、民航等部門,嚴格落實部門“三個必須”監管責任,以港口、碼頭、堆場、物流倉庫、鐵路貨場、化工園區等為重點,依職責組織開展涉危險物品儲存安全的專項檢查治理。
四川省應急管理廳會同相關部門組成危化品搬遷改造推進工作組,赴成都、德陽等地對搬遷改造進度較慢的企業進行現場幫扶督導,為該省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整體工作進度按下“快捷鍵”。
貴州省派出三個督導組,聘請專家參與,對9個市(州)開展督導檢查;同時要求各地區舉一反三,縣級政府對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全覆蓋檢查,市(州)政府對不少于30%的企業進行抽查。
陜西省對相關企業進行了突擊檢查,對陜西興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超量儲存硝酸銨重大隱患掛牌督辦。目前該公司所有硝酸銨生產裝置全部停車,硝酸銨堆垛現場安排專人24小時駐守。
北京、山東、江蘇、湖南、西藏、甘肅、寧夏等地立即對轄區內涉及硝酸銨的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開展排查,全面摸排底數,按照“一企一策”精準監管,對發現的問題隱患嚴肅查處。
來源:應急管理部